找到相关内容144篇,用时9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索达吉堪布:《现观总义》讲记 第七课

    殊胜之修,无行是最殊胜之行,无得是最殊胜之果。这些教言诠释的就是般若波罗蜜多的修法。对外境没有执著,对有境也没有执著,皆消于法界,这就是般若波罗蜜多的究竟含义,也是《现观》的修行要诀。  ...遗留的教言,不论是般若还是密法,最终都归结到无有;而汉传佛教等大成就者的教言中,除了离执、无相的要诀外,也别无其他。这就是不二法门、般若法门、无相法门。   对这个道理,有些人已经通达,并且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现观庄严论|空性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13453992618.html
  • 释量论略解(卷第六)

    。若许彼上大等声由假立而转者,破曰:大等声应非假立,以与实大(如大山等)无有差别,同是识故。若谓诠有余义别法者为真名,诠无余义别法者为假名者,不应道理。即许名实转者,亦非有余义别法为因,彼...余树影像,彼亦非义体性之树(分别心现之影像,非真实树),是由错乱习气起之现相故。自部有说:缘树分别之相,是言树声诠。曰:言树之闻(名),了知树义何分?应不能知。以诠缘树分别之相故。若谓...

    法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23838195.html
  • 因明论疏明灯抄卷六(末)

    。如由正色等者指事也。此言等下。彰教与也。云何言自正便简世许瓶为现量耶。答。由瓶不独色尘成故。不得与眼互相属着。以色尘与眼定相属着故。色为自宗根故。以自正之言。即简瓶为真现量境。由彼是假故非现量同量所得者。释瓶为非现得所以。由瓶等是假无实故。非现量所得。以此为证。一切假法。并非现量所得。此中假法。通观待聚集相续三假皆非现量得。言明了义者。即缘境分明显了。在前。故取名朋了。由有障...

    释善殊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83538536.html
  • 量 学

     谓从名言了解,为诠之定义,此又分为耽著之诠及真正诠,或为言说时之诠及义时之诠,乃作为境之附属部分而言。  丙二、论具境  颂云:具境了分诠及识。  解释:谓对上述诸境(对象)了别之具...复分为五根现觉,意根现觉。自证现觉,瑜伽现觉四种。  谓从自之增上缘有色根直接生起了别他之离分别不错乱识,为根现觉之性相。有之现觉等五种。  谓从自之增上缘意根直接生起了别他之离分别不错乱...

    工珠·元丹嘉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110838718.html
  • 把佛法的精华贯彻到生活实践中去

    成唯识论》云:“此中识言,亦摄心,定相应故。”识的作用最为殊胜,主要是自变境以为缘。《解深密经》云:“我说识缘,唯识变故,此中都无少法少法,然即此心如是生时,即有如是影相显现”,正是说明...此境体非有,而仍是识之一份,即是内识四分中之相分,因此故论有“唯识无境”之说。既然唯识无境,则外境之名从何而得?因为世俗不了识及识之变皆是缘生法,如幻非真,无实自体,便于缘之识执为实有,而成。...

    唐仲容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3583938906.html
  • 刘洙源先生书札

    修行,名自证圣智行相。云何名一乘行相?谓得证知一乘道故。云何名为知一乘道?谓离分别如实而住。大慧此一乘道唯除如来,非外道二乘梵天王等之得。’此经是主脑,不得生疑,若引楞伽,其证甚多。但文句...异三。此法门是离,月轮观宛然,正与相反,其异四。此法门是直入真如性海,初修月轮观,是入独影境,其异五。有此五异,天地悬隔。不得合修。心地观经之立月轮观,另为一类之机,不得并论。 问...

    四川中江刘洙源先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71839087.html
  • 佛法要领

    故。)又云:(佛非人非蕴,但是无漏智。)此智即是行者报身佛。  云何名一乘行相?谓得证知一乘道故。云何名为知一乘道?谓离分别,如实而住。大慧,此一乘道,唯除如来,非外道二乘梵天王等之得。  此段经文,佛答一乘人入观行相。大慧以与上章修法或异,佛以离分别为答,仍与上章义同。今略释之。 何谓一乘行相?行相者,谓心念不住而住之相。一乘行相者,谓修一乘法安心之相也。离分别者,是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61541216.html
  • 双忘空有并遣的唯识观

    ”所见所闻觉知的东西,正是唯识家所谓“法执”或“”。按之实际,我也,空法也,空也,空也。空,二执二,空无所有叫做二空。所以成唯识论开卷第一句话,就标明宗旨道。  “今造此论,为于“二...无异。”佛告慈氏菩萨曰:“善男子,当言无异,由彼影像唯是识故。善男子,我说识缘,唯识现故。”“世尊,若彼行影像,即与此心无有异者,云何此心还此心。”“善男子,此中无有少法少法,然即此心如是...

    景昌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64242662.html
  • 《心经》与禅宗思想

    十二处空。十二处也是佛教对一切法的分类,但与五蕴的角度不同。它是把宇宙间的一切现象,总分为是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,即六种感觉器官或认识能力;是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六境,因众生以六识攀缘六境而染污六根,故又称为六尘。佛教认为,我们之所以产生种种认识,是因为内有六根,外有六尘。其中意根的法,是内心的对象,如不见不闻时内心缘的种种境界,叫做法尘。认识活动不离,...

    吴言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3546914.html
  • 无著的学说

    alaya) 呢?这因为一切有生的不净品法,都隐藏在此识中为果和此识隐藏于诸法中为因,及一切众生皆藏于此识中著我相,故说为阿黎耶识。隐藏,又说为藏,依于阿黎耶的字义,可有三方面的看法,即是藏、藏...分别性。识变异,起诸分别,此分别即是颠倒,因此执无为有。所以干脆的说,就是有色故有颠倒;有颠倒故有色。这色是,颠倒是,皆由识的变异,故,可为互相依止。倘作如此观察,不于非义为义,即无...

    昙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3947066.html